永和九年的这一天 (杜课860期)
全文共 1713 个字,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
编者按:1666年前的今天,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,相聚在浙江会稽山的兰亭,这也是《兰亭集序》的来历。
目录
1、杜骏飞:《兰亭集序 》今译
2、杜骏飞:译后记
附: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原文
《兰亭集序 》今译
杜骏飞
永和九年,在岁时上,是癸丑之年。三月初,我们相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,行祓禊之礼。众多贤才,无论老幼,都云集在此。
这里有崇山峻岭,生长着茂林修竹,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,掩映在兰亭的四周,我们引溪流为流觞之曲水,并依次而坐。虽然没有管弦奏乐的热闹,但大家喝点酒,作点诗,也足以畅叙内心的感情了。
这一日,天色晴朗,气象清明,仰观宇宙,浩大无穷,俯察万物,丰盛无边,于是眼界为开,胸襟顿展,大家极尽视听的欢愉,真是开心啊。
我们与人往来,一俯仰,便是一生。有人倾诉内心的衷曲,晤谈于一室之内;有人寄情周遭的事物,放达于一身之外。虽然取舍不同,动静相异,但当人因为际遇而高兴,彼此相得,欣快满足时,真是连老之将至都能忘了。
待到言行有所倦怠,感情随事变迁时,人们会感慨万千。过去的欢欣,转瞬间已成旧事,连心中的触动都已远去;加之,生命长短,总要听凭造化,并终归于穷尽,古人说:“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。”想起这些,怎能不让人悲伤!
每次读前人所发的感慨,总感到其缘由都像若符契,于是难免对文而嗟伤,内心难以释怀。
我们本就知道,“生死等同”之说是虚构,“寿夭一致”之说是妄造。后人看待今人,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,这是何其悲痛的人生!
于是,我逐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众人,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。将来纵使世道变了,事物变了,但这些感怀的原因还是一样的,那些后世的读者,也必会感慨于这些诗文!
译后记
杜骏飞
今天花了一个晚上,逐字逐句,把《兰亭集序》重作今译,算是对1666年前这一天的致敬。
一般认为,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“训”,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“诂”。所以,好的古文今译,是要翻书而“训”,且要揣摩而“诂”的。但是,越是数番认真,越是往复训诂,我自感越不如意。自然,前人的今译,我以为更不如自己之意罢了。
大约,每个人的阅读,都是自我世界的倒影吧。而当我译罢掩卷,通读一过,忽然感到这篇天朗气清、惠风和畅的美文,被我转译出了更多悲戚。
这悲戚无关个人命运,无关乎时代际遇,而只关乎时间的秘密,和人类对生命的悲悯。
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这是孔子之感叹;“其生若浮,其死若休。”这是庄子之唏嘘。
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“这是刘希夷的哀怜;“聚散苦匆匆,此恨无穷。今年花胜去年红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? ”这是欧阳修的伤痛;而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: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这是苏轼的通透。
忽又记起,胡德夫在《匆匆》里唱道:“初看春花红,转眼已成冬,匆匆,匆匆,一年容易又到头,韶光逝去无影踪。人生本有尽,宇宙永无穷,匆匆,匆匆!”这几句歌词,也是对一切前人感怀的响应、对一切旧时诗文的转译啊。
所有这些永恒的人类情感,都曾汇聚在1666年前的兰亭。也许,我们今天的感叹,亦能绵延于一千年后的光阴。
倘若真的如此,我更希望,我们在人生里所留下的,亦能在历史中铭刻一千年。
推荐阅读:听歌|胡德夫的歌和人生(杜课461期)
王羲之
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
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
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。或取诸怀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虽趣舍万殊,静躁不同,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;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。向之所欣,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,犹不能不以之兴怀,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!古人云:“死生亦大矣。”岂不痛哉!
每览昔人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尝不临文嗟悼,不能喻之于怀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,悲夫!故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,虽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致一也。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。
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杜课小助手(微信号:dukexzs)加入《杜课》粉丝群.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移步“讯飞有声”,听杜老师讲杜课
往期推荐
关注:舆情戒律|夸夸群|妇女、女生与女神|原生家庭这口锅|另一些英雄
鸣谢: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编辑 | 康文丽
责编|江珊 王之涵